我們,因為  我們  -聖經- 約翰一書四章19節 
教養孩童,使他走當行的道,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。
  -聖經- 箴言二十二章6節
 

  

        

  

 

 

 

  西元一九六九年,台灣阿尼色弗兒童之家創辦人傅約翰牧師,接受美國『阿尼色弗總會』的差派,帶著美國基督徒們的愛前赴台灣,義無反顧地要照顧罹患小兒痲痺亟待幫助的孩子們。

  離鄉背景的不安和疑慮都在 上帝的感召下消釋,傅牧師夫婦一致地相信,這是 上帝的差遣。航行的船舶自傅約翰牧師富裕的祖國出發,一路駛經了夏威夷、日本、馬尼拉、香港,再由香港直驅基隆港,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海上航行,傅約翰牧師夫婦帶眷連同六歲的長子、三歲的次女、還有才八個月大的小兒子,風塵僕僕地踏上福爾摩沙島-「台灣」。在台北學習了僅僅十個月國語的傅約翰牧師,發現當時就學、就醫的資源大多集中於西部,於是毅然決定帶著美國基督徒們的愛心來到這片最需要的土地,隨即就舉家來到了當時資源非常缺乏且被俗稱為「後山」的-台東,散播 上帝的愛,提攜小兒痲痺的兒童走出折翼的陰影。 阿尼色弗小兒痲痺之家』興建之初,尚不諳國語的傅約翰牧師,找到位於卑南鄉賓朗村原先遍植甘蔗、鳳梨和橘子的建築用地。靠著美國基督徒們的愛心奉獻,教堂、三間院童宿舍、游泳池等等陸陸續續地興建,施工期間,傅牧師和物理治療師陳金枝仍然馬不停蹄的深入山地部落,尋訪有小兒痲痺患者的家庭。
 

  過去社會對小兒痲痺患者偏狹的觀念,使小兒痲痺的患者屬於弱勢的族群,患有小兒痲痺的兒童常常被家人關在家中任憑他們在地上爬行,深怕被外人恥笑,何況在偏遠落後的山地小村,這些小朋友似乎注定要被放棄、被冷漠,然而因為 上帝的愛,使傅牧師不願放棄他們,選擇提攜。

   
  
初期傅牧師只能以美國教會每個月的奉獻維持院內平日生活的開銷,當時由於經濟拮据,有時員工的薪資無法按月支付。亦為了籌募小兒痲痺院童的醫療、復健費用,每當傅牧師回美國時,常奔走於美國各教會,向有愛心的基督徒呼籲與募款,期待為院童開闢另一個生活的領域,許多受惠的小兒痲痺院童藉著手術,已經能夠靠著肢架站立,拄著枴杖行走,終結了過去與泥土為伍,在地上爬行的慘澹歲月。

  這些年間,因為政府的衛生宣導大有功效,罹患小兒痲痺的小朋友已經大為減少,但傅牧師逐漸發現許多遭受家庭變故,缺少照顧的非身心障礙小朋友,他們同樣地極需要幫助安置、就學 ,於是開始收容非肢體殘障的兒童。

  服事的歲月裡,傅牧師和師母耹聽許多院童背後令人鼻酸的故事。肢體殘障的孩子由於身體的殘缺比較無法接受自己,自我保護的潛在意識作崇,時常容易感到自卑或自暴自棄,所以“消極的態度”常是他們給的回應;然而遭受家庭變故的孩子,失去了家人們的溫暖與呵護,在成長的過程中比較容易出問題,走了偏差路。
 

  孩子們心裡的難題傅牧師和師母盡收眼底也了解,雖然阿尼色弗兒童之家可以提供一個不愁衣食的正常生活給孩子,可是孩子們的心仍是空虛的,每個孩子有著不同的需要,但是都同樣的需要愛。所以傅牧師和師母身體力行,希望 上帝的愛可以填補他們心的空虛,不斷地告訴孩子們,“孩子, 上帝愛你, 我們也愛你”。

  民國八十三年,創辦人傅牧師及師母揮別服事二十五年的土地返回美國。自草初的篳路藍縷,至一棟棟宿舍的興建、目睹孩子們人格上成長與改變,一切恩典夫婦二人向上帝的感 恩充滿在心中,付出沒有令他們後悔,得到的儘是甘甜的安慰,傅牧師和師母清楚知道,仁 慈 上帝的帶領,所以他們來到這片需要的地方,他們可以愛人…,


『因為上帝先愛我們,我們才能愛別人 』。